近日,印度政府宣布继续禁用包括TikTok、微信等在内的多款中国APP,引发广泛关注。中国驻印度使馆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坚决反对这种歧视性做法,认为此举违反市场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这一事件不仅涉及商业利益,更折射出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和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本文将深入分析印度禁用中国APP的背景、原因及影响,解读中方的立场,并探讨这一事件对中印关系和全球数字经济的深远意义。
事件背景:印度为何再次禁用中国APP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首次禁用59款中国APP,此后禁令不断扩大。此次是印度政府第五轮对中国APP的封杀,涉及54款应用程序。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声称这些APP"从事危害印度主权完整、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活动"。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旨在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保护本土互联网企业。数据显示,被禁APP在印度拥有数亿用户,曾占据印度移动应用市场重要份额。
中使馆回应:维护中企合法权益
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发表谈话,强调中方坚决反对印方一再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禁用中国APP。发言人指出,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遵守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印方的做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非歧视性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中方希望印方能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使馆近期就此事发表的第三次正式回应,显示中方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经济影响:中印数字贸易受挫
禁令对中印数字经贸合作造成显著冲击。据统计,中国APP在印度市场累计损失超过60亿美元。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在禁令前拥有超过2亿印度用户,是其在海外最大市场。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也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印度本土APP如Josh、Moj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填补市场空白,用户数量激增。专家认为,这种人为设置的市场壁垒将阻碍技术创新和消费者福利,最终损害印度数字经济发展。
国际反应:科技"脱钩"趋势引担忧
国际社会对印度此举反应不一。部分西方国家暗中支持印度的决定,认为这是对抗中国"数字扩张"的有效手段。但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则担忧这会加剧全球科技分裂。世界银行报告指出,数字保护主义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分析人士警告,如果各国纷纷效仿印度做法,互联网可能分裂为多个互不相通的"数字孤岛",这与互联网开放、互联的初衷背道而驰。联合国贸发会议呼吁各国通过对话解决数字领域的争端。
未来展望:中印数字关系何去何从
短期内中印在数字领域的紧张关系难以缓解。印度政府已将"数字主权"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扶持本土科技企业。中国则加速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寻求与其他新兴市场深化合作。长期来看,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仍有合作空间,特别是在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等方面。专家建议双方建立数字对话机制,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寻求共识,避免零和博弈。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完善也需要中印等主要经济体共同参与。
印度继续禁用中国APP事件反映出数字时代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和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中方的回应既表明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坚定立场,也体现了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开放态度。这一争端不仅关乎中印双边关系,更涉及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和发展方向。在数字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各国应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环境。中印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通过建设性对话解决分歧,将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